在电力行业信息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用户在移动应用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各种原本通过现场人工记录数据并录入系统的工作,可以使用移动终端进行解决。近年来,利用移动终端开展电力业务现场作业,已经成为重要的工作方式之一,如:用电管理、抄表作业、电力线路巡检作业、物资管理、移动办公、应急作业处理等电力业务都陆续实现了部分移动作业功能。
移动作业平台为不同业务领域的移动作业系统提供功能全面的移动终端和运行框架,以及标准统一的主站业务系统服务集成规范。平台设计方案从总体上采用的是客户端/服务端架构,客户端与服务端以及服务端之间的相互调用均采用基于HTTP协议的Web服务。
一、 业务负载分析
对于很多大型系统,都有业务集中开展使用的情况出现,即系统使用的高峰。有的系统使用高峰可能出现在一天、一月、一年中的某个时间点或时间段上;在同一天内,使用情况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因此对于不同的系统,业务高峰对应的时间也不同。
对于上海电力移动作业平台而言,目前公司已发放PDA终端数量1000台左右,笔记本数量200台左右,预计后续新增移动设备数量应该不低于已发PDA和笔记本的数量。鉴于移动应用的业务特点,绝大部分移动应用工作集中在早晚高峰时段,高峰时约有500台终端连接移动应用开发平台,故性能测试考虑最高并发用户为500个左右,测试范围涵盖移动作业工作的主要业务功能,包括:用户登录、生成离线作业包、查询离线作业包、下载离线作业包、上传离线作业包。
二、 测试执行策略
采用专业的负载测试工具SilkPerformer,结合用户的实际工作模式和业务特点,从如下角度执行测试:单点操作性能测试、混合业务性能测试、稳定性测试。测试时根据情况分别采用静态及动态加压方式,考察系统在100、300、500个并发用户数下的响应与各服务器资源利用情况。
1. 单点操作性能测试:对每个核心业务执行单业务多用户并发测试,测试持续5-10分钟,考察系统单业务能够支持的用户规模。
2. 混合业务性能测试:通过混合业务测试模拟系统的实际使用情况,按照用户的实际使用人数比例来分配各个业务功能的并发数量,测试同样持续5-10分钟,考察系统混合业务能够支持的用户规模。
3. 稳定性测试:通过长时间对系统进行加压来测试系统的稳定性,持续时间1小时,测试内容仍为核心的业务功能。
通过对移动作业平台执行系统性能测试,将系统中隐藏较深且通过简单的功能测试不易发现的问题暴露出来,并提出修改建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上线运行可能存在的风险。
三、 展望
自2009年起,实验室一直为上海电力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第三方评测与质量服务,三年来,共测试大型项目五十余项,有力的保证了上海电力信息系统的健康、稳定、安全运行。随着双方合作的不断深化,以及实验室在电力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2011年起,双方的合作以系统测评、安全测评为核心,并不断拓展项目管理、质量体系咨询、软件功能规模度量、技术交流与培训等业务发展方向。
2011年,评测项目同比增长81%,涵盖了上海电力的营销、生产、办公、人力资源、物资等主要业务应用,为系统上线运行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和质量保证,第三方测试已经成为上海电力项目常态化管理的必备阶段与关键环节。展望2012年,随着信息化项目的推广和实施,势必会有更多的电力项目纳入测试范畴,上海电力信息化必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测试团队将从技术、工具、人员等方面提升自己,为电力信息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提供保障,与上海电力信息化共同发展。